过去,一款车的研发动辄打磨数年,而如今车企仿佛开启了“加速模式”,一年改款2次的情况也屡有发生。汽车,竟隐隐沦落快消品同样的境遇。然而,事实上,汽车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也是承载用户生命安全的耐用消费品,其可靠性与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新兴技术层出不穷,不断被应用在车辆当中,可与之对应的,验证周期却被不断压缩,技术的进步能否替代自然验证周期的严谨?作为承载用户生命安全的产品,一台汽车到底要经历怎样的“磨炼”才能走出生产车间,走入千万用户家?
带着上述问题,我们通过新一期上汽大众品质开放日,来到了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大众试车场一探究竟。
到底什么活动要统一佩戴墨镜?来到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外,一切疑问都被揭晓:这里使用接近太阳光的全光谱辐射源,结合温度、湿度控制,对整车或汽车零部件进行模拟阳光曝晒的试验。强光照射的目的,是考察整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在长期曝晒条件下的老化性能。这是上汽大众每款车型开发过程中,非常关键的耐候性试验之一。上汽大众在这里模拟吐鲁番、海南等地区自然环境的曝晒强度,进行人工暴晒试验,保障产品使用时耐用、稳固。从迅速变紫的测试样纸和愈发不适的双眼感受可以肯定,工程师口中25天模拟真实户外暴晒一年的结论有绝对的依据。
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内,正在持续对整车四门两盖进行开关操作,用于考核零件外观匹配、疲劳耐久强度、环境适应性等,高达数十万次的开关足以模拟用户30年的使用强度,这个试验不仅是为了验证单个部件的性能,更是对整车质量与用户体验的综合评估,是汽车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上汽大众正是通过远超用户使用频次的试验,才保证了每位消费者的使用品质感。
动静最大的,当属正在进行整车四通道液压振动试验的试验室。这里同时考核了零件外观匹配、疲劳耐久强度、环境适应性等多个因素,车辆在振动的同时,还将经受环境温度从-30℃至40℃的交替变化,局部零件将受到80摄氏度的红外光照模拟。工程师告诉我们,这个试验将会持续运行4周的时间,在这期间,车辆将经受路况恶劣的强化道路的考验,相当于用户行驶30万公里。
而整车雨淋密封性试验台,则比夏季肆虐的台风,更早让我们与水花亲密接触,这里通过模拟22种与水密切相关的用户使用场景,验证产品的密封性和车内外组件功能的可靠性。可以注意到与其他地方看到的淋水密封模拟试验不同,上汽大众在这个环节中还对汽车姿态做出各种调整,目的就是尽可能模拟用户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各种情况,让经常在山区用车、坡面停车的上汽大众车主,也可以绝对安心、放心。
上汽大众NVH表现优秀的秘密,这次也在整车四驱转鼓试验室中被揭晓,为了声音这个“看不见的细节”,上汽大众给这里配备了高精度麦克风和专业声学环境,试验时,转鼓模拟各类道路工况,车轮随转鼓同步旋转,由专业设备采集车内外噪声数据。工程师们发掘不同工况下的细微问题,并给出对应解决方案。
看得到的品质有很多,看不到的试验这里也有,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逐渐提升,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也至关重要。上汽大众很早就设立了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。在电磁兼容开发和试验方面,上汽大众从零部件层级开始遵循“每件必测,合格上车”的原则,让车辆既不受强电磁场干扰,也不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和体健康。在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中,每台上汽大众产品都会经受国标4倍以上的电磁测试强度,以保证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合格的抗干扰能力。
上汽大众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自己专业试车场的车企,对品质的要求毋庸置疑,在整车和零部件设计、开发的全过程中,上汽大众严格遵守的标准有近8000条,涵盖国标、大众集团企业标准以及“DIN/ISO/VDA”国际标准。层层标准提升了用户感受,却也强迫自己放慢脚步,踏实研发验证。
这场特殊的品质开放日,不仅揭开了汽车制造的神秘面纱,更折射出上汽大众对品质的严苛要求。当“软件定义汽车”成为行业热词时,上汽大众用钢筋铁骨般的制造功力证明:真正的品质坚守,永远需要硬核实力的支撑。
在会后专家们的讨论中,我们也在思考,品质感和效率、成熟的验证方式和前沿的创新技术,该如何平衡?作为车企,大家各有取舍,而作为消费者的各位,又会选择怎样的产品呢?